拓展培训的理论支持


微信图片_20230224083919.jpg


(一)学术基础

        拓展培训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成为多种学科经典理论的集合体现正是有了这些学术理论的支持,才使得拓展培训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认可。

1.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拓展培训就是以实践论为基础,在认识论方面获取重大的收获,从而改变学习者的价值观。

从实践论来看,户外拓展强调的是“经历”、“体验”,从“经历”和“体验”中获取对现实生活有效的经验。这正符合了“人的认识过程是经过实践、认识的反复而得到的结果”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从认识论来说,实践引发了新旧认识的交替,并使原有的正确认识进一步深入发展,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心灵得到震撼、思想得到冲击,让学习者在探索中一步步成长,认识在实践中一步步完善。

       从价值观来说,行为与认识的改变或完善,是促使价值观念改变的最根本因素。参与户外拓展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能有所得,而户外拓展能带给学习者最大的收获是积极的价值观念,最终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是在实践与认识的交替、冲击和磨合之后。

户外拓展带领学习者进行实践,立足于实践,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主观世界,并由此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并不是顺着一条一成不变的道路而行,必须在现实的冲击和碰撞中得出结论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2.心理学基础

       拓展培训项目丰富多样,它能体现、挖掘一个人的心理特质。学员不同的心理特质反映到项目中来,就会对项目的完成造成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学员带着特定的心理特征来执行项目。在拓展培训项目中,回顾与分享几乎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这个环节,正是学员的心理得到辅导、个人素质得到提升的阶段。一名优秀的培训师,他会利用各种心理学的知识来加深学员从项目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究,人具有多方面的个性,如:行为表现、认知模式和心理需求等。就户外拓展的特性来说,学习者居于主体地位,同时他们具有主动学习的特性,他们有权利选择、判断和决定。因此,培训师必须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营造支持的关系和鼓励的气氛。从宏观上营造一个学习者心理易接受的学习环境。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实用主义学说、行为主义理论和构建注意学习理论等成为拓展培训中的重要理论支持。

1)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外界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影响,人是为了对应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而整理、统合自身的存在。在拓展训练中规定的制定与活动计划都是事先制定的,活动中主要是为了解决项目中的各种问题,由于在各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各自的不同认识,在体验后与大家分享,换位思考别人的认知与自己的差异,从而得到二次学习。

       在活动中,个体经历着一个不断统合、适应环境并将外部活动内化为内在心理活动的过程,这就是从认知发展的理论去看问题的角度,参与拓展训练时,人们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和事件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这也是拓展训练的优点所在。这样能够适应多种实用性问题,也是参与者认为拓展训练是能够更接近生活需要的学习方式,进而成为帮助生活需要的方法之根本所在。

2)实用主义学说。

       冯友兰总结的实用主义特点,最为简洁明了,他在《三松堂自序》中说道:“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它的真理论实际是一种不可知论。它认为,认识来源于经验,人们所能认识的,只限于经验。至于经验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那是不可知的,也不必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论怎么说,人们总是不能走出经验范围之外而有什么认识。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经验。所谓真理,无非就是对于

经验的一种解释,对于复杂的经验解释得通。如果解释得通,它就是真理,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有用就是真理,所谓客观的真理是没用的。”

拓展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借鉴了实用主义的观点。拓展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围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体验和联系,从而得到一些改变,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积累经验。拓展训练中经常会用一些比较实用的心理学效应,对于活动的进展非常有效。比如,培训师利用“层递效应”提高学员参与高空挑战的能力。

3)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生行为改变的过程,这种行为的改变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行为中总结经验,从而在意识层面改变并表现在行为上。“从做中学”,正如生活中很多技能与知识的获得并非先从书本上得到,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总结得来一样,人的经历带来的体验可以促使人的行为改变。拓展训练虽然以模拟情景让学员感受,但在特意设计的情景下足以让学员获得较强刺激的体验,并在理论提升下使自己的行为得到改变。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关注如何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感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拓展训练有着最直接的帮助。

建构理论认为,学员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当新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所以培训师是把

        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员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体验式学习的知识来源和学习结果正是通过这种“生长”获得,拓展的教与学都需要遵循这个理论来进行,使学员在既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更新的经验。

3.教育学基础

       从本质上说,拓展训练是教育的一种方式,然而它突破了传统教育思维和模式,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教育学的观点认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能动性是客观环境不断变化而产生新的要求,新的客观要求为人所接受就引起人们的需求,需求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拓展训练设计的场景和环境,是将生活中许多可能遇到而又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合理的整合,给学员一个新奇、有趣、觉得有能力完成但又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而且这种努力需要合理的个体与团队行动才可完成,这就引起了学员心理上的需求,促成学员心理的矛盾运动,成为学员心理需求发展的动力。这种状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4.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它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改变,而户外拓展训练强调的“经历”与“体验”,主要是认为经历带来的体验可以转变人的行为模式,这正符合了行为主义的基本思想。

组织行为学是拓展训练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尤其在回顾分享阶段,对于个人挑战项目中关于个性分析、知觉与个体决策的联系等都是经常用到的理论知识点。

对于参训团队来说,在准备参与拓展训练前,培训机构一定会对参训团队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因为拓展训练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与他们现有的内部组织结构有关。也就是说,除了个体和群体因素之外,员工所属组织的结构关系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好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明确工作内容,澄清员工所关心的矛盾,解决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5.社会学基础

      社会学,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社会学理论包括社会相互依赖理论、群体动力学和符号互动理论。应用到拓展培训中,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团队是一个具有

群体动力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所有成员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彼此交往,这里的交往不仅仅指团队中人与人的交往,还包括每个人自己的内心交往和自己的内心互动。

6.管理学基础

      在拓展训练中,项目的完成需要应用到管理学的技巧,回顾分享阶段,往往又会提及很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管理学是一门永远年轻、充满挑战和变化,而且能够让人激动又回味无穷的课程。


敬请关注长春道博拓展,了解更多关于长春拓展训练、长春团建活动、公司团建游戏、户外拓展训练、户外拓展基地、团建场地、团建游戏等内容!





Copyright © 2003-2024 道博团建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17005467号-1 技术支持 : 鸿翔科技
点击展开